培训课堂纪律要求范若若作为范闲的妹妹,也是户部侍郎范建的掌上明珠,身负京城第一才女称号,看上去温柔贤淑,其实是个恋哥狂魔。
范若若很小的时候,范建把范若若送到澹州,就是为了和范闲建立一段“革命友谊”,其实是另有目的。
范建很欣赏叶轻眉,用自己的儿子换得范闲活下来,然后五竹又带着范闲去了澹州,而澹州正是范建娘亲的老本营。
范建知道,作为庆帝和叶轻眉的孩子,范闲绝对不会很差,加上有自己娘亲和五竹的教导,将来的成就斐然。
他的目的就是提前投资,把自己的嫡女送到澹州,和范闲打好关系,如果可能,将来身份揭穿时,可以让范若若嫁给范闲,就算不能嫁,关系不差,也是最低的保障。
每天伴着故事睡觉,伴着梦想醒来,范若若对范闲越来越痴迷,越来越崇拜,最后变成“哥说的都是对的,哥卖了我也是对的”,完全就是有哥就傻,没哥就正常。
离开澹州,范若若融入京城的环境,变成了京城第一才女,其实这些都是为帮到哥哥,因为在他心里,哥哥无所不能,而自己只是他的妹妹,一个还需要随时学习才能赶上哥哥的妹妹。
在京城中,除了四位皇子,排在第五的公子就是靖王世子李弘成,很多人都幻想嫁给他,他不仅长相英俊,还没有养成贵族中的骄横蛮夷,仗势欺人,他的性情极为洒脱,重情重义,还相当护短,当然他的学识也是公认的好,诗词也不错。
连范闲都对他赞不绝口,庆帝赐婚时,范闲对范若若说:“李弘成这厮,咱们兄妹二人都熟悉,除了性情有些花之外,倒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若将来真要嫁李弘成,有我站在你这边,别说逛青楼了,连妾室我都不会让他收一个进房,妹妹放心吧。”
第一:当时的靖王世子李弘成站队二皇子,二皇子和太子争斗激烈,如果嫁给李弘成等于站队二皇子,这样子会给家族带来麻烦,给范闲带来麻烦。
本来太子和二皇子都在拉拢范闲,而范闲只想做个富贵闲人,哪里有什么心思去争权夺利,能远离都远离。
如果若若嫁给二皇子,范闲就会被针对,这不是范若若想要的结局,也不是范闲想要的。
第二:范若若从小听着范闲的故事长大,受范闲现代思维的影响,对于三妻四妾很是反感,而李弘成刚好比较花心,家里的妾室很多。
第三:范若若学识渊博,是京城第一才女,从小被范闲教导,对于自由很是向往。如果嫁给李弘成,他就会变成一个金丝雀,永远关在后院的笼子里面,相夫教子是她将来的职责。
她明显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曾经范闲和滕梓荆黑夜出门时,她偷偷跟着,那兴奋的模样,让人不忍直视。
被现代思维熏陶的范若若,或许从来没想要结婚,因为谁也配不上,当然哥哥除外。
第四:范若若找男朋友,用范闲作为参考的,李弘成肯定比不上范闲,思想,行为,已经学识和见识。
第五:范若若不仅有五竹教的巴雷特,还有苦荷教的医术,她向往江湖,向往范闲故事里面的英雄人物,嫁给靖王世子李弘成,这些是不能够实现的。
作为京城里面的世子,世代受皇室庇护,一言一行代表皇室,如果太过“叛逆”,会被人“诛心”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思想。
她的这些能力,在嫁人后,如果这个男人不支持,她就没有用武之地,一辈子郁郁寡欢,再也不是大家熟悉的范若若。
靖王世子后来投军,统领掌管了整个定州西大营所有军务事宜,范闲去看他时,无意中说道府中妾室,靖王世子立马说,已经全部遣散了,因为若若不喜欢,可见他对范若若是真的在乎。
而范闲在和庆帝的对决中,范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靖王世子李弘成从西凉赶回,出任了枢密院副使的李弘成却矜持地坐镇范府,使得范府在朝廷重压,皇室围困的情况下得以喘息的机会。
一切尘埃落定后,范若若孤身一人云游四海,给人治病疗伤,而靖王世子李弘成放弃京城的优越生活,跟在范若若身后,风餐露宿,无怨无悔,一跟就是五年。
可是李弘成用了5年时间,不离不弃,让范若若从恼火到顺眼,慢慢地到感动到接受。
人生有多少个青春,青春有多少个五年,李弘成用5年的时间感动了范若若,虽然还没有成功在一起,看着情形也是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