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之父:差点将AI扼杀在摇篮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0 5:12:48 | 【字体:小 大】 |
绯弹的亚里亚102011年左右,谷歌启动了Google Brain项目,而最初的项目负责人吴恩达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利用来自YouTube的上千万数字图像,谷歌的神经网络进行了自我训练,而学习效果超过了此前所有项目。由于YouTube上大量关于猫咪的影像,这一系统甚至自己学会了识别小猫。科学家将这种机制形容为大脑视觉皮层控制论的“表亲”。这一实验采用了1.6万颗处理器构成的神经网络集群,但与人脑的数十亿个神经元相比,这只是九牛一毛。
2015年,谷歌公布了一系列图像识别系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理解的图片。谷歌的神经网络经过自我训练,已经学会准确识别小猫的图像。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谷歌是否已踏上了“人工大脑”的道路?这个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大的争议。但业内普遍认为,深度学习技术帮助人工智能研究在视觉和语音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硅谷,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深度学习将最终带来“强人工智能”:机器的智慧水平将超过人类。
2013年,明斯基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知名未来学家雷伊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接替吴恩达,出任Google Brain项目负责人。在谷歌强大的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库兹韦尔的到来或许将可以帮助明斯基实现未尽的目标。
人工智能的未来或许可以用明斯基2014年的一段话来总结:“如果你让计算机自己待着,或是让许多计算机待在一起,那么它们可能会试图了解,它们从何而来,它们是谁。如果它们突然看到一本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图书,那么可能会嘲笑着说:这太假了。而不同的计算机群体可能也会有不同想法。”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