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智能车与零碳未来2022澎湃可持续出行大会成功举办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9 4:01:45 | 【字体:小 大】 |
omg柚子去哪了这个时代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车企面临着转型和阵痛,而我们试图从中探索出一条通往零碳未来的正确路线分,由中国最大的原创互联网新闻平台澎湃新闻主办的《2022可持续出行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智能车和零碳未来”为主题。邀请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马振山、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总裁汪严旻、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纬湃科技新能源科技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郁昌松等业内专家与嘉宾,共同探讨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中滚滚向前的中国车市。澎湃新闻常务副总裁徐香进行了开场致辞。他说,“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不均衡,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选择差异化很大。但可以预见的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又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汽车行业的黄金时代并没有过去”。
行业进步达成共识,盈利难仍未解决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论坛上表示,汽车从机械型的产品变成了机械智能产品,电子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主品牌靠电动化获得了较强的发展机遇,智能产业链得到强大成长。
另一方面,面对电动浪潮,2017年至今燃油车市场已经萎缩了600万辆。他呼吁,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发展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协同发展极其重要。他同时认为,长三角的电动化产业链将带来中国汽车行业以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巨大的发展新机遇。中国车市目前2800万辆的规模并非峰值,4000万辆年销量不是梦想,是必然的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他表示,新能源车产业实现了三个突破。第一,技术突破,建立了贯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体系,“三电”等关键技术。第二,产品突破。续航里程大幅度提升,乘用车基本实现车联网功能的全覆盖。第三,市场突破,产销量全球第一。并且在市占率方面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除了产品环保之外,师建华指出,还应从整个产业链的高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发展环保材料,应用绿色能源等等。延续这一话题,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分享了企业如何帮助中国社会实现碳中和的举措。目前,中国80%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能源的消耗,其中包括各种车辆,包括纯电汽车在内的生产能源,80%都是火力发电。因此,在沈晖看来,如果大家都用纯电动车,控制好纯电动车电来源的电厂,使用的都是清洁能源,那么就能大幅降低整个行业的碳排放。
作为智能电动时代的后起之秀,华为进入汽车圈既不是以整车厂的身份,也不是以供应商的身份,而是以介入产品定义、开发和营销的环节“渗透”进一台车。
圆桌讨论:智能车发展任重道远在论坛圆桌环节,以缺芯与贵电、零碳与安全、智能车发展任重道远为话题,奇瑞捷豹常务副总裁、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马振山;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纬湃科技新能源科技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郁昌松一起参与了讨论。对于“贵电导致车企营收无法平衡”的议题,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表示,汽车行业是一个特别讲究规模性和效率性的产业和赛道。“而创新在短期不一定马上会有商业利益,但是中长期和短期的利益如何去选择,则需要品牌打造好的产品和服务,找到自己的独特附加值。对于smart来讲就是打造都市出行的品牌特性。”
对于这一供应链问题,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是如何看待的?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认为,缺芯贵电明年仍将持续。原因在于无论是芯片行业还是汽车行业都对智能电动化这一趋势的快速到来准备不足,因此导致了资源和需求错配。供需调整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而关于“碳中和”话题,蒋健表示,博世已经在2020年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环节碳中和。而眼下,博世正在做一件更宏大的事——帮助整个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以及客户,直到产品使用寿命终结,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当中的碳排放降低15%。作为脱胎于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事业部的新公司,纬湃科技对于产业链减碳也有独到的见解。新能源科技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郁昌松表示,开新能源车并非100%环保,更多的需要整个产业链做全力的配合。
他同样提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新能源车下面的零部件、电池、电控、电机等等,生产制造过程中,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放,以及碳足迹的都是(减碳)核心的点。”当下的电动汽车市场产品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迭代节奏下,智能和性能都提升了,但车辆最基本的安全属性也不可忽略。对此,奇瑞捷豹常务副总裁、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常务副总裁马振山提出,安全是交通永恒的主题,首先必须保证驾车人和乘车人的安全,这是车企的义务。他指出,“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创新带来风险,如何去平衡,包括以L4为代表的无人驾驶,也包括踏板模式的创新,我觉得仍然要考虑人的安全,需要创新,但是一定要谨慎。”眼下的汽车行业已经一改从前的固定节奏,技术迭代逐渐向“摩尔定律”靠拢。新车开发周期已经从7年缩短为3年甚至几个月。未来的电动市场格局会如何?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表示,在经历了公交电动化的历程之后,越到最后发现演变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私家车领域也应该会一样。预计长则五年,短则三年,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汽车行业在经历了百余年不变的固定驱动方式、分工模式后迎来了“突变”。谁曾想,1886年时被视作最伟大发明的汽车,如今却成为了能源革命中的“绊脚石”。而在时代的车轮前,我们还来不及感慨,就开始思考明天还能不能活下来。在这场焦虑、恐惧、危机、商机并存的变革中,《澎湃新闻》将作为行业的见证者和记录者,陪伴行业共沉浮,持续输出我们的思考和洞见。明年,我们下届“可持续出行大会”再见!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