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雯年,波导手机连续七年位居国内销量第一,也是第一家跻身全球前十的国内品牌。彼时的波导股份鲜衣怒马,连诺基亚、三星等海外巨头都不是其对手。
在峨眉山下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他呆了整整10年,从计算机学士直到经济管理硕士,其间还因成绩优异而被留校任教了数年。
1991年7月,去了当时中国的“淘金圣地”广东,在一家外资公司里任研究室主任,从事中文传呼机的研制开发工作。此时的寻呼机行业正是发展最快的时候,连续四五年以每年150%的速度急剧增长。
于是,徐立华向在同一公司工作的大学好友、机电一体化硕士蒲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研制中文寻呼机,这得到了蒲杰的大力赞同。其后,工业管理硕士徐锡广、工商硕士隋波等加盟到波导的核心团队中来。他们四人,后被外界成为“波导四杰”。
1992年10月,奉化波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1000万元,徐立华等人以技术作价490万元入股,由徐立华任总经理。如此高比例的技术入股,在当时来看着实属于“破天荒”了!之前在其它地方谈判时,技术入股比例给最多的也就30%。
恰好世界第六大手机生产厂商,法国的萨基姆当时也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徐立华选择了与之合作,在信息产业部批下牌照的两个月后,波导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手机成品。而大部分国产手机在半年之后才推出产品。波导赢得宝贵的时间。
徐立华胆子非常的大。信息产业部颁发手机牌照时,波导已经“偷偷”生产出2万多台手机。
后来徐立华解释说:“我们是国有企业,不批的话生产线就浪费掉了;我们用的是银行贷款,不批这个钱就扔掉了,这是国家的钱。”
随后,波导这个“手机中的战斗机”起飞,随之而来的是一轮“狂轰滥炸”的市场宣传。
2000年1月,徐立华斥资788万元买下了甲B足球队北京宽利队的冠名权,更名为北京波导足球队。
紧接着,徐立华相继投入了1.04亿元,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各大媒体轮番广告轰炸。一句“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广告语,以雷霆之势钻进了大街小巷老百姓的耳朵里。
彼时,大部分经销商“崇洋媚外”,不愿冒风险代理国货。徐立华祭起有中国特色的“人海战术”,大量招聘业务员,到1999年年底竟销售了5万多台手机。随后波导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先从中小城市入手,依靠国产手机的价格优势,突破洋品牌的封锁,迅速铺设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在此后的几年间,波导建立了可以直达县一级甚至是乡镇基层的波导销售网络。公司拥有28家省级销售公司,300多个地市级办事处的基本框架,数千名销售员工,号称“中华第一手机销售网”。
2003年,波导创下1175万部销量,约等于中国市场众多“洋品牌”销量总和。
华为发布了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还没做出小米手机的雷军,和OPPO、vivo等厂商都在考虑智能机该怎么做。
《福布斯》中文杂志评出“2008年中国(非国有)上市公司最佳和最差老板”,徐立华位居最差老板榜首。
为了不被“披星”,波导股份在这一年完成了两次转让,包括一处土地使用权和一家全资子公司的100%股权。
回头看,小米造车是抓住了新能源+智能化的风口,天时地利人和皆全,但在当时,对波导这样的企业来说,造出让市场认可的汽车,可能比登天还难。
最早在2003年10月,波导收购南汽新雅途公司36%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希望借南汽的轿车生产资质实现造车梦。
南汽和波导生产的第一款产品叫作新雅途,10个月后,波导全盘撤资。有媒体称,波导想复制手机的做法,靠低价大量取胜,遭到了南汽方面的反对。
年,波导通过收购宁波神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再次试水汽车业,得到其轻型客车、城市公交车生产资质;2006年,波导又与长丰集团联姻,第三次冲刺造车业。但又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车型销量极差,再度折戟。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61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85亿元。波导股份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1.1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98万元。
45.97%。截至4月28日收盘,波导股份股价收于2.55元/股,当日跌幅达5.2%,总市值缩水至19.1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