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一莎泳装根据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五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小编整理了2019届毕业5年后月收入TOP10专业类,不知道选什么专业的孩子可以将月收入参考进去。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能源动力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明显优势,以上多个专业对应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具备突出的人力资本增值效应,对专业人才需求持续较大,且快速迭代的技术范式也为毕业生创造了阶梯式的晋升通道。下面我们按月收入从高到低为大家解读月收入TOP10专业类,并总结出了各分段考生如何选择专业,供低年级考生参考。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近年来,在国家强芯战略、AI智能终端、半导体制造复苏的加持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形势大好,甚至不少毕业生在大四就被“提前预定”。当然,高薪背后也意味着高强度和高淘汰率。一旦能拿到年薪30万的毕业生不少,加班、项目压力、技术更新等,同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对于专业优点,即就业面极广,岗位选择丰富,发展路径灵活;不过缺点同样很多,如不断学习新技术,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
尤其是光伏、风能、电池、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对具备能源系统背景的人才需求激增。很多大型能源国企,都在高薪招聘此类专业生,有“技术+政策”双加持,薪资自然水涨船高。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
但这个专业也有门槛:课程偏硬核,偏电子+软件+工程综合,学起来比较吃力。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推荐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燕山大学等。
在国家电网招聘中,不乏985、211甚至硕士研究生竞争同一岗位,本科生的议价权已经被压缩。除此之外,加上新能源、电网智能化转型尚未完全落地,短期内薪资涨幅有限。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等。
听到这个专业,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开火车”“进铁路”,其实这是个典型的“被误解”专业。落脚专业大类,涵盖相对比较广,包括传统的铁路、公路、水运系统,还涉及智能交通、城市轨道、无人驾驶、物流大数据等前沿领域,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这类专业正在不断“科技化”。特别是铁路、地铁、航空等单位稳定性强,不少毕业生实现了体制内就业+高收入的“双赢”。
想告诉大家的是:学校的层次与地域影响极大。考生最好选择交通类王牌院校,比如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同济大学等,起点才更高。
就业方向也极其广泛:咨询公司、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规划单位……都离不开这类专业背景的人才。但起薪能否拉高,关键取决于你的综合能力。比如会不会写PPT只是“敲门砖”,能不能用数据说服客户、推动策略,才是决定薪资的核心。
从半导体、航空航天到新能源电池,每一个新技术背后几乎都离不开材料科学的支撑。很多人误以为材料类“进工厂”、“工作枯燥”,但随着新材料的兴起,该领域对高层次技术人才需求水涨船高。尤其在碳中和战略推进下,复合材料、导热材料等细分方向正成为“香饽饽”。
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大学等。
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半导体、智能制造。这些行业都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此外,能源动力类(第4名)的异军突起,也与全球“碳中和”趋势及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紧密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