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崎h亚里亚对于这首童谣,想必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吧,自从1992年这首歌一炮而红后,经常在跳皮筋时说在口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升文章可读性,部分情节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987年的盛夏,正在香港参加演出的毛阿敏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她立即赶回北京,在中央电视台的八一晚会上献唱一首新歌。
当她站在舞台上,面对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时,一首叫做《马兰谣》的儿歌如溪流般缓缓唱出来。
原来,在这首歌的歌词中,毛阿敏无意中透露了中国的一处绝密军事基地的信息。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中国领导人下定决心,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以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1959年,张蕴钰将军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要求他出任核武器试验场的主任。
这意味着,他要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建立一个绝密的军事基地。
张蕴钰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勘察和严格审查,最终选定了新疆罗布泊作为核试验基地的所在地。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远离人烟,自然条件恶劣,但却生长着一种美丽而顽强的花朵——马兰花。
张蕴钰决定,将生活区命名为马兰村,以此来激励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
而整个核试验基地,则被称为马兰基地,官方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
基地内部和周边部队都使用代号和特殊的邮箱系统进行通信,比如28号信箱下的256分箱等。
在马兰基地工作的科研人员,面对家人也是三缄其口,从不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
除了以上的人员,还有很多在国外的科学家纷纷回国参与制作,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有的告别了安逸的生活,只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为祖国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
钱三强本可以在法国过着体面的生活,他的导师曾力邀他留下,担任研究所的职位。
但邓稼先心里清楚,自己学到的核物理知识,只有用来报效祖国,才有真正的价值。
从基地建设之初,到第一颗爆炸成功,再到氢弹试验,林俊德几乎见证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他们靠着满腔的爱国之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步步地推进着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付出下,马兰终于迎来了花开的那一天。
这一刻,标志着中国正式跻身世界核大国的行列,也是马兰基地全体科研人员多年努力的结晶。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也为了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决心,一首特殊的童谣应运而生。这首童谣,就是后来广为传唱的《马兰谣》。
《马兰谣》的歌词看似简单,但却暗藏玄机,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每一个词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小皮球形容的是中国的,而架脚踢指的是核试验场上那座102米高的铁塔。
二十一则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也就是马兰基地的代号,马兰开花,则是用来喻指核爆成功。
除此之外,歌词中还提到了28256和28257这两个数字,这是马兰基地两个信箱的信息编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防止核试验的消息走漏,所有的通信都要通过这样的暗号来进行。
岁月如梭,时代在变迁,曾经的马兰基地,从一个严格保密的军事禁区,逐渐转变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核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场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学习。
人们走进马兰基地,不仅仅是为了一睹这个曾经神秘的地方的真容,更是为了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感受马兰精神的力量。
他们看到了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看到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而如今,它已经改名为《大漠深处》,成为航天人三部曲之一。
改名为《大漠深处》,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在那片苍茫的戈壁滩上,曾经有一群伟大的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32年了,《马兰谣》的旋律依然在大漠上空回荡,这首歌,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一段历史的见证。
《马兰谣》,就是对这些无名英雄最好的致敬,它记录下了他们的故事,传颂着他们的精神。
它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国家的繁荣昌盛,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
|